(苏轼自注:往日马死于二陵,骑驴至渑池)
林先生仿佛只译了四句:
but carefree the bird flies east and west.
遥想独游佳味少,无言骓马但鸣嘶。"
泥上偶然留指爪,鸿飞那复计东西。
老僧已死成新塔,坏壁无由见旧题。
老僧已死成新塔,坏壁无由见旧题。
往日崎岖还记否,路长人困蹇驴嘶
那一年苏轼的弟弟苏辙送哥哥苏轼去陜西任职凤翔府签判,这是个八品知府助理。凤翔离京城一千多里。当时苏辙担心父亲成为空巢老人,获得朝庭的恩准后,便留在京城做官。苏轼出发的时候,苏辙相送。时值寒冬腊月,大雪纷飞。这一对同胞兄弟、平生知已,想起数年来形影不离,如今即将分别,天各一方,真是依依难舍,于是苏辙弟弟后来就写了一首渑池怀旧诗寄给哥哥:
人生到处知何似,应似飞鸿踏雪泥。
我觉得如果把诗中的“东西”二字理解为雪泥爪痕,那么"鸿飞无复计东西”的意识便是鸿飞离时不会眷顾这些遗跡了;如果同时又把"东西"理解为方位,诗意就会是鸿飞时没有方向性选择,无拘无束顺其自然。这样的诗意就会让人想起陶渊明的诗句,纵浪大化中,不自以心为形役。那末诗人是在赞美鸿雁吗?读不出。因为诗人不加点评不发议论。只是白描手法。仅是提供一个飞鸿的意象而己。但是这个飞鸿的意象很投合禅道,故古人注释这诗,多引用宋代一位禅师的名言"譬如雁过長空,影沉寒水,雁无遗踪之意,水无留影之心”。这就成为腰崭本诗、剥离前四句而成偈语的契机。当它凝固为一句成语后,后面的那两联被人遗弃了。
To what can human life be likened?
写到这里恰一微友向我发来一首歌:
人生到处知何似,应似飞鸿踏雪泥。
也许是雪地上一只大雁的足迹;
泥上偶然留指爪,鸿飞那复计东西。
此诗前四句一气贯串,自由舒卷,超逸绝伦,散中有整,行文自然。首联两句,以雪泥鸿爪比喻人生。一开始就发出感喟,发人深思、引人入胜。是对弟弟诗中所流露出的怅惘的回应和启发。我亲爱的弟弟你知道人生的经历是什么吗?我认为它就像是天上长征的大雁落在茫茫雪地上偶然休息一下后,留下的一些足跡,以后又鸿雁继续展翅高飞远翥。这四句话可以独立成篇,后来便凝固成一句成语"雪泥鸿爪”。